道易文化 

·新闻中心 / News center

中国人丢掉的灵魂(上)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1185天前 | 73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让国人丢失的灵魂回归,全面复兴传统文化,弘扬国学经典文化,势在必行!


  1900年2月10日,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《少年中国说》,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;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独立则国独立;” 同理,少年娘则国娘。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、进取、日新、破格、好行乐、盛气、豪壮、造世界、“常思将来”、“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”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的看见。可是,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,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,中国味淡不可闻。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?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《新少年中国》,而不仅仅是《少年全球化》?



  ▌仁义礼智信、温良恭俭让、忠孝廉耻勇

  何为仁义礼智信?何为温良恭俭让?何为忠孝廉耻勇?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,人格修炼,道德修养,伦理纲常(父子有亲、长幼有序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朋友有信)等,而现在只有在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。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”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不再回来,也切断了我们与“忠孝仁义”的关联。“信礼智勇”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,但他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,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,内涵不再。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,不过,在全球化的今天,个人奋斗、快乐、自由、物质追求等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,现在的孩子每天学习那么多知识技能文艺,就是不学圣贤经典,德行教育。




  ▌圣贤经典四书五经

  从前,作为书生14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,几乎都是群“拜经教”,他们对经典的了解,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。1912年1月19日,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“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”的时候,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;作为后果,近一个世纪后,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四书五经了。孩子对以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左传》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,一头雾水,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。现在,全国各地开始办国学院,私塾、学堂,专门教授四书五经,启程未来。孔老夫子,一生致力于教学,弟子三千,贤者七十二。而孔老夫子教学的顺序也很清晰,那就是孔门四课。

  孔门四课:    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(四科就其内容性质而言,相当于今日大学的伦理、语言、政治、文学等科目。当然, 孔门四科 主要是强调孔子学生在这四个方面有优长表现,并不是说教学内容只限于这四类。)




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

  “有亡国,有亡天下。亡国与亡天下奚辨?曰:“易姓改号,谓之亡国;仁义充塞,而至于率兽食人,人将相食,谓之亡天下。是故知保天下,然后知保其国。保国者,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;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。”——语出顾炎武:《日知录》卷十三《正始》。


  对家庭负责、对族人负责、对国家和民族负责、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……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。而今天,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,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,只能为自己负责。《大学》开篇就说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”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,顾炎武的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。于是,我们坚持不长大,看日本漫画,听Twins,玩PUPA或HelloKitty,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,口号是“我喜欢,有什么不可以”……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,让责任感处处失守。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,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,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?

  每个人都能谨记,“国家兴亡我的责任”。社会又何尝如此呢?




  不力行、但学文、长浮华、成何人。知行合一、以知促行、以行求知。

  “不力行,但学文”只读不做,只能让自己华而不实,会变成什么人 呢?所谓“专业的高才生,生活的低能儿”,这是提醒我们要“知行合一”,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切实应用到生活、工作、学习之中,而不是停留在书本层面,以知促行、以行求知, 实践的前提是学文,只有明白了才能指导实践,而将所学的实践起来,对所学的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,又能更好的促进力行,知与行是相互促进的。《传习录·卷上》曰“知者行之始。行者知之成。圣学只一个功夫。知行不可分作两事。”

  让国人丢失的灵魂回归,全面复兴传统文化,弘扬国学经典文化,势在必行!